注: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主要来源,华为、比亚迪、大疆、深度求索等民营创新公司的成果,增强了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底气。
时隔七年再度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不仅彰显了中央政府对民营经济一以贯之的重视与支持,而且对民营经济的定位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构筑起制度保障。
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既面临着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历史机遇,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种种挑战,新时期经济复苏呼唤新一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热潮。
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总书记、总理、政协主席等多位政治局常委出席,以高规格形式充分彰显了中央政府对民营经济一以贯之的重视与支持。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在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面对每一次错误思潮的干扰,中央政府都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环境。从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解决了姓“社”姓“资”的争论,全面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到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也夯实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基础;再到十六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并在后续历届党代会报告中被反复强调,并不断丰富内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次参会企业代表聚焦科技创新与消费领域,既体现了国家长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决心,更凸显出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民企引领创新、促进内需的战略考量。参会民营企业家既有来自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代表,也有来自农牧和消费品行业的企业家,体现出创新引领和“大力提振消费”的政策倾向。同时,DeepSeek(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马云、马化腾、王兴等创新企业和新经济企业的代表参会,更让海内外纷纷解读其中微妙而明确的积极政策信号。
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梳理了民营经济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首次将民营企业地位提升至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深刻阐明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关系。人们通常用“56789”来概括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的民营经济GDP占比已经接近70%,税收贡献超过70%。民营经济还提供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以丰富海量的商品和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和重要性还在上升。
同时,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主要来源,华为、比亚迪、大疆、深度求索等民营创新公司的成果增强了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底气。民营企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全方位参与和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无论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要素市场,还是人才市场、技术市场,都是在民营经济的参与、推动下建设起来的。会议首次将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样的高度,充分证明只要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改变,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必然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才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筑权益保障新标准
座谈会讲话在客观分析当前经济机遇与挑战的同时,特别强调落实要素平等使用、规范涉企执法、整治“四乱”现象等关键举措,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构筑起制度保障。
当前,民营企业在获取生产要素时遭遇所有制歧视的现象仍然存在,乱检查、乱罚款、“远洋捕捞”等趋利性执法,仍然在损害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导致民营企业整体的投资信心仍然偏弱,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两年负增长。同时,大量传统企业面临需求不足、转型缓慢的困难,而创新企业也要警惕“表面繁荣掩盖内功不足”的风险。化解这些难题,既需要民营企业自强不息,还需要更加友好和支持性的政策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例如,在即将二审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应规定异地执法获得的罚没收入全部上缴中央财政,彻底杜绝趋利性执法的动机;还要加大执法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投诉处理的力度,消除利用权力从民营企业牟利,甚至通过刁难民营企业来显示权力存在感的现象;同时还应当改进政府考核机制、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杜绝政策执行中“一刀切”、宁严勿宽,甚至层层加码的现象。
在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天然弱势”的竞争地位,简单强调“一碗水端平”难以保证竞争中性,需要强力纠偏,才能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创造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例如,可以考虑在充分评估风险的情况下,为民企提供确定份额的信贷资源、土地资源,适当降低民企和中小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等,提升民企要素的可得性,降低民企要素成本负担。
创新发展进入新热潮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界人士的呼吁和推动下,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客观认识民营经济贡献,尊重企业家创业创新活动的氛围正在形成。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催生下,杭州“六小龙”等创新民营企业呈现井喷式爆发,民营企业迎来新发展热潮的苗头若隐若现。
民营企业普遍希望能够将这次座谈会的政策信号和成果,完整内化在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切实体现在执法实践中,尤其期待在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些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部署,既回应了市场主体的现实关切,又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制度性动力,必将有效提振发展信心,助力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断巩固。
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既面临着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历史机遇,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种种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的若干次经济周期性波动都表明,民营企业家潮起潮落影响经济周期,每当民营企业家集中涌现,出现创新创业高潮的时候,很快就会出现中国经济繁荣的上升周期。
如果各级政府能够将会议精神贯穿在今后民营经济相关工作当中,借鉴杭州、成都等地的经验,为民营企业打造“不叫不到、随叫随到”的创业服务和“我管阳光雨露,你管茁壮成长”的孵化生态,就一定能够催生更多的“创业小龙”,助力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加快复苏繁荣的步伐。
来源:大公报